
图片
图片
图片
生活犹如一幅斑斓画卷,有晴空朗日的明媚,亦有阴云密布的黯淡。在这纷繁世间,我们总在寻觅一份能驱散阴霾、点亮心灯的温暖力量。而禅意小诗,恰似那穿透云层的阳光,以简洁质朴之语,传递着豁达超脱的智慧。
它们不谈高深佛理,却能在不经意间触动心灵,让人于笑语中放下烦恼,于随性里领悟自在。以下这 10 首禅意小诗,如同一串串灵动的音符,奏响欢快的生命乐章,邀您一同走进这充满欢笑与智慧的世界,感受随富随贫皆欢乐的洒脱心境。
图片
图片
1
图片
颂平常心是道
无门慧开禅师〔宋代〕
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凉风冬有雪。
若无闲事挂心头,便是人间好时节。
无门慧开禅师此偈以四季为喻,直指平常心之真谛。春花秋月、夏风冬雪,本是自然常景,然世人常因"闲事"挂怀,反失其美。禅师以"若无闲事"为转折,揭示心无挂碍则四季皆春的禅机。此偈乃宋代禅宗经典,语言平实如话,却深蕴禅理。慧开禅师为南宋临济宗高僧,主张"平常心是道",此偈正是其禅学思想的诗化表达。全偈无华丽辞藻,却以四时景物喻心性,教人随缘任运,于日常中见真如,堪称"以诗说禅"的典范。
图片
图片
2
图片
对酒五首·其二
白居易〔唐代〕
蜗牛角上争何事,石火光中寄此身。
随富随贫且欢乐,不开口笑是痴人。
白居易此诗以哲思入酒,直指人生真意。首句“蜗牛角上争何事”化用《庄子》典故,喻世人为蝇头微利争斗不休,恰如蜗角相触,可笑又可悲。次句“石火光中寄此身”以闪电喻生命短暂,呼应“白驹过隙”之叹。后两句笔锋一转,主张随遇而安:无论贫富皆当欢笑,若执迷于争,反成痴人。全诗语言通俗如话,却深蕴老庄思想与禅理,体现白居易晚年“达观”的人生智慧。此诗作于其晚年闲适期,恰是“达则兼济天下,穷则独善其身”的生动注脚。
图片
图片
3
图片
春日偶成
程颢〔宋代〕
云淡风轻近午天,傍花随柳过前川。
时人不识余心乐,将谓偷闲学少年。
程颢此诗以春日闲游为引,暗藏理学心性之趣。首句“云淡风轻近午天”勾勒出春日午后的明丽景致,次句“傍花随柳过前川”则以行云流水的笔触,绘出诗人随性漫游的姿态。后两句笔锋一转,点出“时人不识”的深层意蕴——世人只见其“偷闲学少年”的表象,却难察其“心乐”背后的天理圆融。程颢作为北宋理学家,此诗恰是其“仁者浑然与物同体”思想的诗意映照,于寻常春日中见天地生意,于闲适漫游中显心性澄明,堪称宋代理学家“以诗证理”的典范之作。
图片
图片
4
图片
山中与幽人对酌
李白〔唐代〕
两人对酌山花开,一杯一杯复一杯。
我醉欲眠卿且去,明朝有意抱琴来。
李白此诗以山中对饮为场景,尽显谪仙豪逸之态。首句“两人对酌山花开”绘出山花烂漫、对饮其中的悠然画面;“一杯一杯复一杯”以叠句写尽痛饮之畅,无拘无束。后两句“我醉欲眠卿且去,明朝有意抱琴来”化用陶渊明“我醉欲眠,卿可去”的典故,自然率真中见魏晋风度。全诗不事雕琢,以口语入诗,却暗藏深情——既是与幽人相契的知己之乐,也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。李白的浪漫与洒脱,在此诗中如山风野泉,自然流淌,恰是盛唐气象的诗意缩影。
图片
图片
5
图片
无 题
鸟窠〔唐代〕
来时无迹去无踪,去与来时事一同。
何须更问浮生事,只此浮生是梦中。
鸟窠禅师此偈以禅宗视角直指生命本质。首二句“来时无迹去无踪,去与来时事一同”化用《金刚经》“无住生心”之理,喻生死如空花水月,本无实迹可寻。后二句“何须更问浮生事,只此浮生是梦中”点破世人执着之妄——浮生本如梦幻,何须多求?此诗与白居易“百年愁”之叹相呼应,却更显空灵超脱。鸟窠为唐代名僧,与白居易交游,诗风简澹如话,却深蕴禅机,恰是“以诗证禅”的典范,体现盛唐禅诗“平常心是道”的特质。
图片
图片
6
图片
山居诗
石屋禅师〔元代〕
过去事已过去了,未来不必预思量。
只今便道只今句,梅子熟时栀子香。
石屋清珙禅师此诗以山居为镜,照见禅宗“当下即佛”的精髓。首二句“过去事已过去了,未来不必预思量”直指人心,破除对过往的执念与未来的焦虑,恰如《金刚经》“过去心不可得”之旨。后二句“只今便道只今句,梅子熟时栀子香”以自然意象喻心性,梅子、栀子之香随顺时节,不假造作,暗喻真如本然,无需外求。石屋作为元代曹洞宗宗师,其诗素以“简朴见真趣”著称,此作更将禅理融入日常山居,不事雕琢而意蕴深远。
图片
图片
7
图片
偈二十七首
释守净〔宋代〕
流水下山非有意,片云归洞本无心。
人生若得如云水,铁树开花遍界春。
释守净此偈以流水、片云起兴,以“非有意”“本无心”破除执念,暗合禅宗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的般若智慧。流水顺势而下,片云随风归洞,皆自然运化而无刻意造作,喻示修行者当如云水般随缘任运,不滞于过往、不执于未来。后两句“人生若得如云水,铁树开花遍界春”以超验意象升华禅理——若能契入无住之境,则连“铁树开花”的奇迹亦将遍染天地春景,暗含“烦恼即菩提”的顿悟思想。全诗以日常物象承载高深禅理,质朴中见深邃。
图片
图片
8
图片
酬张少府
王维〔唐代〕
晚年唯好静,万事不关心。
自顾无长策,空知返旧林。
松风吹解带,山月照弹琴。
君问穷通理,渔歌入浦深。
这是一首赠友诗。全诗写情多于写景。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(741),是王维写给张少府的作品。从题目冠以“酬”字看,当是张少府先有诗相赠,王维再写此诗为酬。首联直述“晚年唯好静”的心迹,暗合其半官半隐的辋川生涯。颔联“自顾无长策”自谦中见真意——非不能为,乃不愿为,呼应其“晚年惟好静”的抉择。颈联“松风吹解带,山月照弹琴”以白描手法绘出隐居生活的闲适:松风解带、山月弹琴,自然成趣,无雕琢痕。尾联“渔歌入浦深”以景结情,暗藏对“穷通”的哲思——正如渔歌隐于浦深,人生真意亦在自然淡泊中。全诗语言冲淡如话,却深蕴禅机,堪称唐人隐逸诗的经典。
图片
图片
9
图片
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
陶弘景〔南北朝〕
山中何所有,岭上多白云。
只可自怡悦,不堪持赠君。
这是陶弘景隐居之后回答齐高帝萧道成诏书所问而写的一首诗。此诗以淡语答诏,尽显隐士风骨。首句“山中何所有”设问,次句“岭上多白云”作答,看似寻常却暗藏深意,白云象征超脱尘俗的自由心境,非世俗所赠之物。后二句“只可自怡悦,不堪持赠君”直陈心迹:此等清逸之趣,唯自享而不可传,暗含对权贵的疏离与对隐逸的坚守。陶弘景作为南北朝道教宗师,此诗既是对诏问的回应,亦是对自身隐逸生活的诗意诠释,语言简净如白描,却深蕴“大隐”之志,堪称中国隐逸诗的经典之作。
图片
图片
10
图片
终南别业
王维〔唐代〕
中岁颇好道,晚家南山陲。
兴来每独往,胜事空自知。
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。
偶然值林叟,谈笑无还期。
王维此诗以终南隐居为背景,写尽晚岁闲适之趣。首联“中岁颇好道,晚家南山陲”自述中年向道、晚年隐居的心迹,暗合其半官半隐的辋川生涯。颈联“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”最是神来之笔——水穷处见云起,暗喻困顿中自有生机,恰是禅宗“随缘自适”的诗意映照。尾联“偶然值林叟,谈笑无还期”以与山翁相遇作结,更显隐逸生活的自然真率。全诗语言冲淡如话,无雕琢痕,却深蕴“行到水穷处”的哲思与“坐看云起时”的旷达,把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,惟妙惟肖,诗味、理趣二者兼备。
图片
备注:文章/资料皆为个人整理学习用,如有错误,欢迎指正,一起学习共同进步!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靠谱股票配资平台,股票配资合同,配资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